其實辨識陳年老普洱茶的最佳方法就是實際沖泡:

收藏普洱茶,首先要了解普洱茶的「斷代」是不可不知,一般可分為四期:「一」號級茶(私人茶號、1950年以前)、「二」印級茶(中共建國後的國營茶廠、1952至1969)、「三」七子級茶(1970至1996),「四」1997年以後至今的「新生代普洱」等四大時期。

 

日前才經由中國嘉德拍出的一筒「福元昌號」圓茶共七餅,就以一千零三十五萬元人民幣成交,創下普洱老茶最高的拍賣紀錄,十年前的價格卻不過數百萬台幣,漲幅驚人。

目前市場上所流通的陳古老茶,大多為福元昌號、同慶號、宋聘號、敬昌號、同興號、車順號、陳雲號、同昌號永茂昌號等私人茶莊,在二十世紀初期至50年代產製的「號級」古茶,年份約在60至90年之間。其中「福元昌號」號稱「普洱茶王」,茶品以不同內飛分為較剛猛的藍票與紫票,以及較柔順的白票三種,一律印朱紅色圖字,而今年嘉德拍出天價的福元昌號為藍票內飛。

該如何辨識號級古董茶?首先,單餅絕不可能有外包紙,僅有內飛與大票(又稱筒票);而大票大多置於第二片、少數在第三片的上方;內飛且為手工製作的薄棉紙,並多以木刻蓋印。此外,茶餅不會用短而細小的茶菁拼配,也不會大量使用茶芽(最多只灑一些在茶面上)。而餅形製作或整體包裝也十分用心,即便完全以手工石磨緊壓而使餅形大而鬆,卻因茶梗放在茶餅底部配以粗壯的茶葉,因此歷經多年也不易散開,反而更有利於陳化。

龍馬同慶號普洱茶的精緻筒票近年也成了收藏家的最愛。 

再者,過去老茶號除了製茶賣茶外,大多兼營油糧食品或馬幫運輸等業務,因此所留下的餅面往往會出現米殼等穀物。而在整筒(七片)的包裝上,最底層的一片茶餅大多倒轉放置,這都是號級茶才有的特色。

 

同樣風靡兩岸的同慶號圓茶,則號稱「普洱茶后」,市面上依不同筒票大別為「龍馬同慶」與「雙獅同慶」兩種。由於年代久遠,開啟時餅緣不免鬆動,沖泡後的茶湯表現且一如大票所述「水味紅濃而芬香」呈剔透的深栗色、幽雅內斂,入口則細柔滑順。

「品相不凡、老韻十足,香陳味醇、氣強而化」十六字,道盡了現代人對古董茶的普遍評價。不過經過十多年的大量消耗,存量已急遽驟減;加上兩岸茶商與收藏家的不斷推波助瀾,天價自是在所難免。

撥開筒包斑剝的竹篾外殼,歲月的陳香彷彿五指山下剛剛獲釋、飛躍而出的齊天大聖,瞬間瀰漫整個室內;早已皺得不成「紙形」的內飛與蛀孔斑斑的防偽大票,在燈光下依然展現長者飽含智慧玄機的迷人風采。懷著感恩與虔敬的心,將溫潤的茶湯輕啜入喉,濃醇甘美的韻味頓時直衝腦門。

相對於紅印與綠印均屬單一茶菁製作的生茶,同屬勐海茶廠在50年代末期製作的「黃印」,卻是國營茶廠拼配茶的「始祖」。主要以中壯茶葉摻雜嫩芽拼堆、毫頭多,且由於在製作過程中產生了發酵效果,而普遍被認為是「二分熟」的茶品。儘管在陳放七十年後的今天,沖泡後的茶氣依然強烈、喉韻甘潤,但水性卻柔和偏熟。

稀有珍貴的印級茶與今日較為普及的七子級茶,無論年份、口感、價格等均有極大差異,但兩者卻極易混淆,必須小心辨識。首先看外觀的最大不同:印級茶外包紙上方的「中國茶葉公司雲南省公司」,到了七子級茶改為「雲南七子餅茶」;下方的「中茶牌圓茶」改為「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」;且印級茶所有文字均「由右至左」,七子級茶則「由左至右」,最下方還多了兩行英文字,表示從70年代開始國際化了。

撥開外包紙檢視茶餅:印級茶內飛僅有八中商標。假如商標下多了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、勐海茶廠出品」兩行橫字,就是70年代以後的「七子級茶」了。而且比起印級茶,七子餅茶還多了一張中英文對照的大票。

必須注意的是:70年代後產製的普洱茶,無論茶商如何追加大黃印、小黃印或大藍印等封號,都不能歸為「印」級圓茶,而是外包紙上方清楚標示的「雲南七子餅茶」。「黃印七子餅」也絕對不等於「黃印」,可千萬別被唬哢了。「雲南七子餅茶」則僅以四碼編號來區分,外觀上沒有多大差異。而勐海茶廠常規性的七子餅茶,生茶就以八五八二、七五四二、七五三二這三者最多;其中僅編號七五四二的茶品就超過百種以上,熟茶則以七四五二七五七二、八五九二後兩種居多,六種茶品歷久不衰,即便在國營勐海茶廠已改制為民營,並以「大益」取代「中茶」為商標的今天,每年仍有大量產製,也是開始入門收藏普洱的朋友們,始終不變的堅持,更是對岸眾多新手或收藏家較為放心的「績優股」。

以市面上炙手可熱的「七三青餅」為例,其實就是勐海茶廠於70年代中期產製的嘜號七五四二餅茶。與「八八青餅」也是勐海茶廠於89年到92年代產製的嘜號七五四二餅茶。一般來說,七子餅茶外包紙八中標誌內,綠色的「茶」字大多以網版做第二次印刷,只有該批七五四二使用手工蓋印,因此有人特別以此作為辨識或鑑定的最大特徵。其實辨識雲南七子餅茶的最佳方法就是實際沖泡:通常以沖九泡為標準,前三泡為「環境泡」,從明顯的悶濕或清揚或雜氣研判存放環境究竟係乾倉或濕倉。四至六泡為「茶質泡」,從觀察葉底與茶湯色澤來判定茶品原料的優劣。後三泡則是最重要關鍵的「年份泡」,因為此時影響茶品的物質多已淡化,葉底的變化度也趨於穩定。而年份超過三十年以上的陳茶葉底會越來越紅,湯色也會維持原有的飽和度與Q潤度。